第六章:日复一日,希望在何方?               
1
全世界在21世纪快速前进之际,你有没有思考过我们最大的需要是什么?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如果你正在挨饿,需要的可能是食物;如果你无家可归,需要的可能是一个栖身之处;如果疾病正在侵袭你的身体,那么你需要的肯定是药物;如果你感到孤独沮丧,那么你需要的可能是爱。世上有没有什么东西相较于其他事物更能帮助你度过生活中面对的难题?有什么事能让人精神一振呢?全世界的人如今都在迫切地寻找希望。有句话形容得非常贴切:“氧气对于肺的重要性,犹如希望之于人的精神。”
2
希望能振奋我们的精神,它将我们的视野从眼前的事,提升到未来的事。它是黑暗中的一盏烛光,它鼓励我们探索未来。希望能使人精神一振,亦是我们在面临挑战时继续前进的动力。希望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定义它?首先,希望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却能使人超越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展望更美好的明天。它引导我们在当下过有意义的生活,因为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它使人期待生活中最积极的事, 尽管当下必须面对生活中最消极的事;它能使人超越当下,仰望未来;它令人得以相信、期待─离了今天的黑暗,明天必有闪亮光辉照耀大地。
3
古罗马政治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说:“希望是支撑世界的支柱。”这话不假。没有希望,这个世界就会迅速崩塌;灾难遍地;没有希望,社会的基础就会瞬间瓦解;没有希望,我们就活在无声的绝望中。
4
最近我读了一则故事,它源自一本1991年7月出版、名为《点点滴滴》(Bits and Pieces)的励志小册;故事说到一个小男孩受到严重灼伤后住进了医院,他的经历充分证明了希望的力量。那段时间,某城市的学校系统制定了一项计划,欲帮助需要长期住院的孩子们跟上学校的功课进度。因此,一位被分派执行此计划的特殊教育教师某日接到一个电话,请她去拜访一位住院中的孩子。于是她把孩子的名字和病房号码记了下来,行前先去拜访了孩子的班导师,透过简短的交谈了解班上学习进度。班导师说:“班上现在正在学习什么是‘名词’和‘副词’,如果你能帮助他学习这些词,那他就不会落后太多,我也会为此非常感谢。”
5
当天下午,那位负责医院专案的特教老师去拜访那个男孩,但事先并没有人向她提过那个男孩受到严重烧伤,非常痛苦。因此,当她走进病房看见这男孩时,她当场就愣住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你们学校派来,帮你跟上学习进度的,呃……他们现在在学‘名词’和‘副词’。”当她走出病房,她深深觉得自己什么忙也没帮到,心中倍感失落。
6
但是隔天一个护士问她:“你昨天到底跟那个男孩说了什么?”特教老师深感不妙,肯定是自己做错什么事了!于是她开始道歉。“不,不是的,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们一直很为那个男孩担心,但从昨天开始,他整个态度都改变了。他开始努力振作,对治疗也有了反应,好像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似的!”
7
两个星期后,男孩说,在那位老师出现之前,他原本已经完全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是当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后,一切都变了!他如此描述自己在心境上的转变:“学校不可能派一个老师去教一个快死的学生学名词和副词吧?所以我肯定能活下去!”这个浑身严重烧伤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希望能赋予我们强烈的动力,去寻求之后的每一天,它替未来绘制鲜明色彩,不被黑暗阴影笼罩。